历经改革开放40余年,浙商正从草根时代迈向卓越时代,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如何寻见自己的确定性?《浙商》杂志创刊20周年“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问道卓越企业”系列活动第三站——对话慈吉集团其创始人、董事长徐娣珍女士。
7月9日,与似火骄阳相伴,40余位知名浙商与专家学者一道走进宁波前湾慈吉外国语幼儿园与慈吉外国语学校,从小小桌椅到校园设施、建筑,关心每一处细节,赞叹声此起彼伏。行文至此,难免有人好奇,校园美则美矣,何以能够吸引如此多各行各业的大咖齐聚?故事还要从《浙商》杂志创刊20周年“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问道卓越企业”系列活动第三站——慈吉集团,其创始人、董事长徐娣珍女士创业47年,历经九个行业、三次跨界,在而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依然筹集20亿元资金加码教育事业,建起宁波前湾慈吉外国语幼儿园与慈吉外国语学校。此行,正是为取经求学、共享卓越浙商徐娣珍创业智慧而来,为浙商“与大时代共进,探基业长青之道”而来。图为《浙商》杂志总编辑、浙商传媒董事长冯永明
《浙商》杂志总编辑、浙商传媒董事长冯永明表示:“历经改革开放40余年,如今的浙商正从草根时代迈向卓越时代,我们希望通过问道卓越企业,发现卓越企业家的企业性格、经营之道、人文情怀,为浙商发展树立标杆。”浙商发展研究院(浙商智库)、《浙商》杂志是浙商的精神家园,徐娣珍47年创业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无疑是浙商精神家园中的弥足珍贵的宝藏,“我们希望通过徐总(徐娣珍)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能够让更多浙商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寻见自己的确定性,进一步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冯永明说。九个行业三次跨界 “小学生”何以长成社会大学“博士后”?
乌黑的短发、利落的红裙,虽已过花甲之年,徐娣珍甫一开口,仍是众人印象里如火热情的模样,面对一众年轻人,她极其坦诚地说起自15岁创业至今的故事。徐娣珍的学生时期极其短暂,因为在旧书包里装了一个甜瓜导致背带断裂,同学们都嘲笑她:“书包都买不起,读什么书?”正是年少不知事又气盛时,她赌气对母亲说起此,表示:“不读就不读。”母亲对此持反对态度,但拗不过她,只好放话要求她——若不读书,需每月向家里交20元,希望她知难而退。那是1977年,哪里能每个月挣上20元?但徐娣珍偏不服输,这也是她创业的开端。徐娣珍第一次创业,是同表姐一道合股办的石棉小厂,“从15岁到18岁,我赚到了将近6000元,这也是我的第一桶金。”徐娣珍表示,这笔钱对于当时的她而言无疑是沉甸甸的,然而,她又辗转反思,“我虽然挣到了钱,但我放弃了读书,这样看得与失,我觉得我还是失败的、悲哀的。”她想弥补。20世纪80年代,倘若不读书,掌握一门手艺也是受人尊敬的。徐娣珍因此开启了绣花、缝纫生涯。学成之后,她一度想要回乡,但她的师父阻止了她,“师父对我说,走到这里,再回家,太可惜了。他鼓励我去慈溪市区开服装店。”这便是徐娣珍的第二行。在那时的价值体系里,“万元户”是很高的褒奖,徐娣珍的服装店5年净利润接近6万元,无疑是已是“万元户”浪潮里的弄潮儿。图为慈吉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徐娣珍
然而,世事无常。在一个寻常的夜里,一声巨响打破宁静,一辆20吨载重的大货车直冲向徐娣珍的服装店,将其撞成断垣残壁,而徐娣珍与店里的老阿姨为看顾布料都睡在店里,这无疑是一场飞来横祸,“我的双腿都被压在梁下,五脏受伤大出血,所幸头被缝纫机挡住,才保住性命。从此,我住院治疗了4个月。”放下服装生意,徐娣珍结识了爱人胡明龙,并与之步入婚姻。胡明龙会开船,夫妻俩盘算着在当地跑运输还是挺有“钱景”的,便以此前积蓄购入两条10吨与12吨的拖船。从慈溪到上虞,从宁波到绍兴,拉沙运货,生意红火,夫妻俩的蜜月都是在船上过的。孰料好景不长,“一次,我们从上虞拉水泥回慈溪,因为马力太大,载重的船体在电坝上开过了头,船底被顶了一个‘7’字形的裂缝,江水直往上涌。”弃船、弃货,夫妻俩都舍不得。胡明龙连夜开船,徐娣珍蹲在地上,用脸盆向外舀水,只为把船开回慈溪维修,“一半水泥都湿了,回来发现脚趾都被水泥结牢了,最后只能由姐妹们用刀子帮她一点点刮掉。”同时被刮掉的还有她的血肉。这场意外之后,又遭逢大旱,河道无水,这门生意是否还要继续下去?徐娣珍将目光转到塑料行业,彼时慈溪塑料产业块状经济发达,她一做又是5年,每年利润数十万,积攒至1992年已有160余万元存款。恰逢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掀起改革开放第二轮高潮,她也在春风里选择投身制造业——创办慈吉汽车灯具厂。徐娣珍画重点:“这是‘慈吉’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而后仅4年,她便实现从摩托车零件、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大跨越,1996年,她斥资千万兼并国有企业宁波摩托车厂,拥有“慈吉”“奔野”两大品牌。虽已多次迭代,但说起彼时“摸着石头过河”生出的朴素智慧,徐娣珍仍津津乐道:“我们那时候就摸索出了‘以销定产’的模式,上半年专注销售,下半年专注生产,那时候还创新应用了承兑汇票的模式。”1999年,因缘巧合,徐娣珍在慈溪市领导的鼓励下,也切入教育赛道。“当时,家里、公司、朋友圈几乎没有人支持(办学)。”甚至市领导间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担忧重投资慢回报的教育投资是否会拖垮一家重点企业,“但我最后还是跨出了这一步。”或许这粒对教育向往的种子早在少年时就已埋下,只待这个时机破土萌芽。2000年,慈吉教育集团成立;2003年,慈吉中学教育园区和慈吉小学教育园区落成,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贯制教育模式形成;2008年,联合慈溪中学创办慈中书院。一艘“教育航母”初具雏形。令徐娣珍印象尤其深刻的是2003年,彼时,非典横行,她也意外患癌,精力有限,在摩托车与教育中,她选择了后者。在徐娣珍眼里,摩托车是产业,教育是事业,她想发展事业,也不想放下产业,“2005年,我又感觉身体还不错。手上没有产业,总是空落落的。那时,奔驰国产化消息传来,跑了两年半,我终于拿下梅赛德斯奔驰慈溪4S店,这也是梅赛德斯奔驰开在县级市的第一家4S店。”徐娣珍生于斯长于斯,总希望这座县级市能够发展得更好、再好一些。“虽然是县级市,我也想把国际教育做起来。”于是,2018年,在民办教育之大变局下,徐娣珍斥资20亿元,开始建设宁波前湾慈吉外国语学校和外国语幼儿园,两代三人住在工地边夜以继日连续工作数月,两所院校次第建成并招收学生,近日更是捷报频传,连续两年在小学毕业考中名列全市第一,国际初中已招收第一批学生,国际高中也将在明年开启。“我是用25年磨了一剑。”徐娣珍回望创业47年,最感恩莫过于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草根出身的我不可能有如此成就,如果没有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与慈吉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也无法造就如今的慈吉。”“我曾数次创业,甚至走到生死关头,但最终回归教育事业,让我很有干劲。尤其是近些年,女儿女婿回来,愿意承担接班任务,也让我开足了马力。”徐娣珍心头有许多感慨,她说这一天已说了许多她的创业故事,但若真敞开了说,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她看着一众比之她更年轻的浙商,千言万语汇作一句话,“弟弟妹妹们,我想,你们要超越我们,你们年轻、有文化,在这个好时代,你们的机会肯定比我们更多。”图为慈吉教育集团总经理韩鑫豪
徐娣珍女儿胡圆圆与女婿韩鑫豪也分别说起自己印象里的母亲与未来的规划。韩鑫豪回望与丈母娘徐娣珍并肩作战的三年,慨叹颇多:“从前,我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盛等工作,那是一个高知云集的环境,积攒下来的经验也更多是追随,领导安排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更多是‘打工人’的角色。但回来后,与像丈母娘(徐娣珍)这样优秀的企业家共事,和在其他地方完全不一样。”
在韩鑫豪看来,徐娣珍的身上有三点精神尤其值得他学习,其一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慈吉教育的故事如今看来辉煌,但从1999年至今一路俱是坎坷。不过,丈母娘一直非常坚韧,这需要很强的战略定力,她用25年在教育事业上不断进化,做通产业,非常值得敬佩。”他特别说起,去年6月,活动举办地宁波前湾慈吉外国语学校仍是一片狼藉,但徐娣珍与他们连续两月轮轴转,每天一大早起来工作到晚上11点,最终9月1日顺利开学,“大到项目,小到很小的细节,她的习惯就是再难也必须把一件事做完整。“二是与时俱进。近年间,从元宇宙到大模型,新知识‘大爆炸’,丈母娘从不抗拒,而是与时代共进。”韩鑫豪谈到,许多人拥有成就后,都会慢慢形成行为范式,认为自己的来时路必然是正确的,“但她能够不断跳出固定思维,面对问题永远有新的解法。否定自己而后重塑自己,这是很难做到的。”其三是心怀大爱。韩鑫豪谈到,他从前工作时,薪资水平尚可,自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对外界其实不太关心。”然而,和徐娣珍相处时,她对父母、对子女,对员工、对社会的爱是无限的。尤其是近来有一位优秀教师意外查出脑瘤,徐娣珍亲自跑动,为这位教师求医问药,“这并不是个例,员工生病,她几乎都是亲自去的,把每一个员工都当作家里人,甚至比家人更亲近。”韩鑫豪直言,重投资、慢回报,教育的商业模型其实并不好,徐娣珍本来完全不需要做教育行业,“但她仍然愿意做这个事情,很大的支撑点是希望慈溪的孩子也可以得到像一线城市一样的教育。教育兴邦,这种润物细无声需要十余年甚至更久才能产生效益,她的原始出发点是对城市的爱,希望慈溪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图为慈吉教育集团副董事长胡圆圆
胡圆圆则格外内敛精炼,她以三句话概括未来之规划:“我将传承好母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创业精神,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沉下心来做好每一件小事,组建起一支温暖的团队。守业不忘兴业,我也希望能够耕耘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下接《对话著名企业家徐娣珍——她眼中这样朴素的经营方法论》)
欧洲行拍下40+视频,涨粉数万!小县城浙商想把木玩故事讲给世界听评
林在小红书招聘、谈合作,90后“i人”有自己的创业方法论
杜利峰:为60万在鲁浙商搭一座“桥” |会长访谈
文|《浙商》全媒体中心资深记者 李艳霄编辑|施晓艳 审核|李艳宵监制|冯永明、余广珠